周秉稑
國立臺北大學中文系 學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 碩士
2000碧華國小 朗讀比賽 第三名
2001碧華國小 說故事比賽 第二名
2003秀朗國小 朗讀比賽 佳作
2003秀朗國小 演講比賽 第二名
2005福和國中 朗讀比賽 佳作
2007成功高中 朗讀比賽 佳作
2012第八屆台北大學飛鳶文學獎 現代詩組 評審獎
2012第八屆台北大學飛鳶文學獎 文學評論組 首獎
2016第十八屆宗教心靈改革學術研討會
發表〈尸疰研究:以道教經典的認知與解除為主〉
2017 第十九屆宗教心靈改革學術研討會 發表〈保兒文化信仰研究初探〉
2018 獲選內政部役政署替代役男189梯次 社家署社會役管理幹部役男
『落花水面皆文章』
周秉稑
詩人所見所感,落下的花是梅花、櫻花、鳶尾花?花朵還是花瓣?花是落下、墜下、飄下,怎樣的移動呢?同樣場景,同樣的落與花,同一句詩。閱讀者,所得各不相同。

小學午餐時間,從家裡帶便當的我,靠著「講故事」給同學聽,換取同學午餐中的火腿、培根、台式香腸、德國香腸,或炸物。不是家境清寒,是起源於媽媽的「關愛」,學化工的她總不讓我吃醃漬或加工肉類食品。那時聽不懂媽媽口中亞硝酸鹽、癌症、細胞什麼的高深名詞。但人是這樣的,愈是令行禁止,就愈有動力以文亂法,以武犯禁。下課時間努力讀著課外讀物,寫草稿,準備在當天或隔天中午對同學說,以換取心愛食物。很快地,教室的書都被我看完了,圖書室成了取材場所。社會老師默默觀察這事,某天她在圖書室叫住我,囑咐我下個月和同學說《三國演義》。硬著頭皮,讀不懂的地方,我不敢問,偷偷看著日本漫畫家橫山光輝畫的《三國志》,參照著講,竟也從東漢末年分三國,講到三家歸晉。

漣漪逐漸擴散,因為說書,校內朗讀比賽、說故事比賽、演講比賽都開始有我的身影。後來選擇文學院和教書作為「志業」的主因,絕非同學便當裡的培根,更不是火腿,是高二時失戀的強烈情緒。藉由讀著深奧的存在主義,尼采、叔本華、齊克果,同學在午休時塞給我《邱妙津日記》,還神祕地說,這個對失戀很有用。和同學與老師討論著哲學,還有人生意義等抽象命題,在十八歲生日那天送給自己一本《巴黎的憂鬱》,無形的傷口好像就這樣慢慢癒合了。

歷來作者,所繫為文,相信他們真的有話要說,不吐不快的同時,也表現出「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的自在。從容背後,隱含多少嘆息?英雄豪傑、王侯將相、販夫走卒在時間、歷史的縱深,宇宙、世界的廣大面前,人,顯得何其渺小?

文字助我度過每段歷程,希望將少少心得,和臺下孩子分享。希望在未來每個驕傲、怠惰、挫折、惶恐、狂喜、憂懼、驚怖的當下,這些課堂上的文字與話語能為他們所用,也能幫助他們梳理絲絲心緒,並察覺自己逐漸成熟的心跡。